据北京时间12月8日报道,北京的孙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在一家自称的“联想售后维修”的店家,花2000元更换GPU后,对方不出示旧件,楞说磨碎了。联想官方维修初步检测,GPU芯片压根就没换过。消费者对质商家,竟得到“技术问题你没必要知道”的回复。
近年来,这类商家弄虚作假的新闻可谓屡屡上演,屡禁不止。无论是饮食业的“鬼称”事件,还是服装行业的羽绒服里没有“真羽绒”,弄虚作假如今甚至蔓延到了电子维修行业。这不禁令人深思,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弄虚作假到底为何屡禁不止?
在法律明令禁止之下,商家仍如此胆大妄为,背后离不开利益的驱使。这一案例中,孙女士花了2000元换芯片,却换来商家的一句“技术问题没必要知道”。巨大的利益驱使下,道德与法律都能被这些不良商家被抛诸脑后,只想着如何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回报。以次充好、收钱不办事等弄虚作假的手段,或许能在短期内为不良商家带来非法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这必然会损害自身声誉,失去客户资源,最终被市场淘汰。
同时,监督管理体系存在的漏洞也让商家有了可乘之机。许多假冒伪劣的曝光是靠民众利用互联网媒体向社会披露,才能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部分监管部门信息获取不及时,打击行动滞后,对灵活性和隐蔽性都极高的弄虚作假行为难以形成精准打击。而且,处罚力度不够也使得一些商家心存侥幸,即便被查处,相较于其违法来得到的,罚款不过是九牛一毛,根本没办法起到震慑作用。
最后,消费者维权难也使得弄虚作假行为愈发猖狂。该案例中商家仗着孙女士找不到实质性证据,竟能堂而皇之地说出“技术问题你没必要知道”这种话。消费者维权难体现在消费的人可能要付出极高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机构鉴定、与商家沟通、进行审理,繁琐的程序和高昂的经济成本,使得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无奈放弃维权。
若要根治商家弄虚作假这一顽疾,需要多管齐下。监管部门要提高监管效率,不要让我们消费者成为监管主体。同时要加强处罚力度,让违法者真正地吸取这次的教训。政府要努力完善消费者维权机制,降低维权门槛,畅通维权渠道,让我们消费者敢于维权。最重要的是商家自身要加强自律,树立正确的商业价值观,从根源杜绝弄虚作假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市场更健康有序,让商业活动真正回归诚信与公正的轨道。